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資訊傳達整理術

資訊傳達整理術

同理心地圖X心智圖法+腦力激盪X資訊脈絡整理

一、「溝」與「通」這件事

「針對目標群眾設計的資料內容」

白話文:跟對的人講對的話,用他們習慣的方式跟語言,讓他們清楚準確地接收到你所想傳遞的內容

網際網路時代已經來臨,拜google的搜尋引擎所賜,在搜尋資料只要key in 關鍵字,便能查詢到我們所需要的資料,而現在的網頁中包含了圖像、影音、文字內容,絕大多數的資訊都必須透過網路來進行溝通傳達。無論用什麼樣的形式進行「溝通」這件事,都必須要經過「溝」(註1)疏通開導;才能夠「通」通暢理解,「定位與設計」要傳達什麼樣的「資訊內容」變得格外重要,也因此我們對於「目標對象Persona」的資料收集也要夠透徹。才能「針對目標群眾設計的資料內容」製作出有用的「資訊包」(註2)。

二、資訊包設計流程

「善用思考工具,掌握專案流程與歸納整理」

白話文:流程只是參考,重點在於思考,思考得透徹準確聚焦後,再把對的話傳給對的人。

1.議題與資訊的資料整理:接收到需要傳遞的議題或是資訊,進行初步的資料整理。

2.觀察與分析:分析專案所需要面對的課題,並觀察目標群眾,找出主要的目標對象。

3.確認目標聽眾:對於目標聽眾進行同理心地圖分析,找出目標聽眾最確切的問題。

4.設計內容:針對聽眾的核心問題與需求,設計專屬的資訊內容。善用「腦力激盪+心智圖+資訊脈絡層級整理KJ法」這三樣思考工具,能幫助你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5.選擇播放平台:ex: 新聞媒體、部落格、村里長廣播、戲劇置入性廣告...等等,將設計好的資料包丟到對的地方進行廣播。

內容製作的方法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進行思考流程時,大腦並不會完整的照著流程與方法進行思考,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思考脈絡,所以在建立思維的方法當然也有所不同,進入團體討論時更需要去整合,擁有共通的語言在進行討論時才能夠順暢,故在討論會議的會前資料閱讀與準備是非常重要的,站在這些資料與知識的基礎上,再透過討論時的激盪,方能聚焦抑或是思考出不錯的策略與方案。

「進行思考前,須對於資料搜尋與閱讀充分準備」

白話文:思考不是漫無目的,思考是在有限框架下施展的技能,創意與解決方案會在思考時跑出來。

三、思考工具大補帖

視覺化的呈現

我們將思考出的關鍵詞彙填寫在便利貼上,來減輕大腦在運作時的負擔。當大腦的短期記憶不夠使用時、就得用用其他方法、將自己不熟悉的資料整理出階層、與各項事務主題的脈絡建立,有助於快速的理解與洞察關係間的可能性,大腦會很聰明的自動尋找相似的,邏輯成立的、隱喻的、建立起網絡與記憶模組,練習抓取資訊、整理資訊、收藏資訊,在這樣反覆來回的過程中建立自己的方法與觀點,這是未來的我們不可或缺的。

下述廣為人知的思考方法與活用方式,就是運用此基礎去運作:

A、同理心地圖:認識目標對象,並了解其需求與想法。

利用便利貼進行腦力激盪

B、腦力激盪+心智圖法:站在事件的客觀條件與目標對象的基礎上,進行腦力激盪,發散與專案相關的執行層面的無限可能性,使用心智圖法將將腦力激盪的元素初步整理起組織脈絡。

C、資訊脈絡層級整理:透過限制條件的方法,將資料整理出執行的優先順序。

A、同理心地圖

「設身處地的思考」

白話文:站在對方的心裡往外看他看的世界。假想自己是他,然後討論他理解他。

「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是由美國商業設計顧問公司XPlane所提出,協助使用者快速跳脫自我中心的框架。同理心地圖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方4個面向分別是:

1.你聽到對方說了些什麼話?

2.你看到對方有哪些表情和動作?

3.對方做出了哪些回應與反應?

4.你對對方的感受與態度是?

這4個問題可以協助你釐清所接收到的資訊,接著將所見、所聞、所感加以歸納分類,再利用第五和第六個問題,進一步發掘對方的所面臨的困難與期待:

5.對方的恐懼、挫折與阻礙是哪些?

6.對方想要的目標、期待的支援又是什麼?

同理心這件事

B、腦力激盪+心智圖法

「發散激盪思考方式,整理發想後關鍵字之間脈絡關係」

1.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是一種為激發創造力、強化思考力而設計出來的一種方法。此法是美國BBDO(Batten, Bcroton, Durstine and Osborn)廣告公司創始人亞歷克斯‧奧斯本於1938年首創。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人進行。

參與者圍在一起,隨意將腦中和研討主題有關的見解提出來,將討論時出現的關鍵字利用麥克筆寫在邊利貼中,貼在大海報上,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提出的意見和見解多麼可笑、荒謬,其他人都不得打斷和批評,從而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腦力激盪法

腦力激盪方法的基礎

2.心智圖則用來整理腦力激盪的關鍵字,重新整理出脈絡,並探討之間的關聯性與脈絡。

詳細解釋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心智图

C、資訊脈絡層級整理

「整理出優先順序,就會清楚的知道什麼內容需要多傳達,什麼問題要優先處理,什麼要避免」

資訊脈絡整理,也稱做為KJ法。KJ法是將未知的問題、未曾接觸過領域的問題的相關事實、意見或設想之類的語言文字資料收集起來,並利用其內在的相互關係作成歸類合併圖,以便從複雜的現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實質,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的一種方法。

◎以下面簡單的例子來說明資訊脈絡整理的方法:

當大量的資訊重疊在一起時「如下圖左邊圖形重疊的樣態」,在思考時就會產生模糊不清、無法定論等等的結果,我們就得進行歸納整理的動作,將這些資訊重新的群組,這樣我們就能達到「下圖中間圖形較為清楚的樣態,直到目前只掌握現況卻無清楚脈絡,故我們需要透過條件的篩選排列出這些資訊的優先順序,已達到「下圖右方,具有明確目的排列狀態」,這樣我們就能夠針對優先順序來討論要如何解決問題,並且擬定策略。

整理方法基礎

*把人們的不同意見、想法和經驗,不加取捨與選擇地統統收集起來,並利用這些資料間的相互關係予以歸類整理,有利於打破現狀,進行 創造性思維 ,從而採取協同行動,求得問題的解決。

小結:

對於我們來說思考非常的抽象,思考工具都是透過視覺化與脈絡的爬梳,經過整理後得到某特定的結果,而我們能善用這些思考工具,聚焦的解決所面臨到的任何問題,並且找出應對的最佳方案,除此之外,也有某些型態的思考工具能幫助我們創新創意,如腦力激盪+心智圖法。因此面對不同的專案環境與條件下,思考工具也會發揮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註1.  溝:「動」疏通,開導

註2.  這裡所提及的資訊包,涵蓋的是圖像、影音、文字內容任何的資訊呈現形式。

-------------------------

好視設計創辦人:張健一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