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歸資訊傳達的本質—提升北捷路線圖的閱讀體驗(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二十多年來的發展,臺北捷運圖已逐漸複雜化。如何應用網格系統及色彩、字體等元素的改善提升閱讀體驗,回歸其資訊傳達的本質? 

文:孫廷睿(平面設計師,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畢)

 

2. 反映實際距離或精簡路線結構?

新版圖面中有兩處站距明顯較大,分別為民權西路 大橋頭 三重國小中正紀念堂 東門 古亭,其中後者間的三角區應為全畫面最不自然的部分。在安排路線結構時,我曾多次向朋友及同行尋求評論,但兩方的回饋頗為兩極且人數平均,如「會感覺站距很遠」或「視覺順暢比較重要」。

 

最後選擇以這結果呈現的原因,仍舊回到兩害取其輕。比起距離失真有違使用者潛在認知,為縮短站距而使用跳脫整體設計語彙的 X 或 Y 字型處理該區域,甚至導致更多轉折造成畫面複雜化,前者是較可接受的短處。

 

正常視覺、綠色弱及全色盲使用者的視角比較

圖:正常視覺、綠色弱及全色盲使用者的視角比較

 

那些與現行圖面有不同解讀的地方

相比於日本地鐵轉乘步行時間動輒五分鐘起跳,北捷的站間轉乘可謂相當友善。除需橫跨空中地下的少數車站外(如文湖線轉乘站)大部分轉乘距離皆在步行兩分鐘內,搭乘一至兩段手扶梯即可到達。

 

對應此平均時間,新版路線圖中也針對紅樹林、新北產業園區兩站外轉乘點做不同解讀。因其閘門至閘門間距離皆在步行一分鐘內且為室內空間,感受上與多數站內轉乘無異,故取消其標註,希望在使用流程上更符合「站外轉乘=要走比較遠」的心理預期。此外,原先僅註記距離的貓空纜車動物園站 文湖線動物園站也比照板橋站等做站外轉乘標註。

 

所有站外轉乘點及其標註

圖:所有站外轉乘點及其標註

 

新版本的優勢與檢討

結束了長篇幅的分析與比較,我們在文章尾聲再次檢視這個再設計版本的捷運路線圖之優點與缺陷:

 

優勢:圖面簡明無冗餘元素、視覺動線流暢符合閱讀邏輯,回歸呈現捷運路網資訊的原始需求,可高效率提供「自 A 站如何搭乘至 B 站」的查詢功能,適合純捷運使用者或搭配 Google Maps 使用。此外,元件設計皆有嚴謹的網格應用與尺寸、色彩規範,有利未來路網圖的更新參考

 

缺陷:距離、相對位置等地理關係失真,且無水文資訊、方位等元素,無法良好地以該路線圖反推為簡易版大台北地圖並用以安排自駕、長距離步行等交通,不利於僅以該圖作為其他捷運路網外的旅遊方式參考

 

延伸發展的單語版本

圖:延伸發展的單語版本

 

感謝各位讀者,如果喜歡且對這篇 case study 有興趣,歡迎到 Bēhance 的專案頁面閱讀更精簡、視覺化的案例分享。如果有任何想法想詢問、討論或其他需求,請不吝與作者Memphis Sun聯繫!

 

台北捷運圖再設計 @ Bēhance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92753013/Taipei-Metro-Map

 

孫廷睿 / Memphis Sun

[email protected]

原文出處Medium;政府網站營運交流平台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