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思考5步驟(下)

3.發想(Ideate) 腦力激盪,快速發想解決方案

在這個階段可以天馬行空、盡情丟出所有想到的點子,先不用思考可行性或能否達到目標,重點在於盡量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這個階段也建議利用便利貼或白板,將每個人所有想到的點子都貼在牆上。這樣可以方便大家瀏覽,也能順利的進行後面階段的投票。

that wanaka tree

利用便利貼將每個人所有想到的點子都貼在牆上

要注意的是千萬不可以對其他團隊成員所提出的點子進行批判,每個人在當下所提出的發想必定會有他本身的理由,而帶有過多個人主義色彩的批判只會影響大家餐與討論的積極性與活躍性。

發想完畢後,可以利用小圓點貼紙提供給團隊成員進行投票,選出點點數最高的2~3個方案製作原型。

4.原型(Prototype) 製作原型,模擬流程

為了順利的將腦中的想法「具體化」,這邊的原型盡可能以最「快速、便宜」的方式,可以不斷地根據團隊成員或測試人員的回饋作修正。

而用最低的成本模擬想法,可以最小化失敗所需承擔的時間和金錢,也可以讓團隊大膽的測試不同的想法。

原型通常是由簡略的草圖呈現(成本低且方便迅速修正),經過溝通討論後不斷修正,進而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that wanaka tree

利用紙跟筆做簡單規劃。

5.測試(Test) 透過測試,確認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

透過測試去重新檢視團隊的原型或解決方案,是否真正的解決了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可利用這階段的反饋,來優化產品,進行回溯步驟的迭代更新。

透過情境模擬,使用者可以測試第4步驟的原型是否適用,並觀察使用者的使用狀況、回應等,透過使用者的反饋來重新定義需求解決辦法,並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的使用者。

 

測試完並不是設計思考的終點,而是進一步迭代更新的起點。

迭代的意思是把第5步驟所蒐集到的使用者回饋,反過來到第2步驟修正我們定義的內容,再重新去設計第4步驟的原型,透過這樣來來回回的修正,將能夠使我們的產品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結語

這次分享的「設計思考流程」,除了能設計出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讓比較不常發言的團隊成員也能順利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發想」(Ideate)階段裡,主張的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想法,且數量越多越好。而使用的工具通常是每個人拿一張便利貼寫一個靈感貼在牆上,省去了口語表達的步驟後,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踴躍發言。

在這個階段也禁止團隊成員相互批判,同樣的也營造了一個相對安全友善的環境,讓平時較內向的設計師/PM/工程師們都能放心的「暢所欲言」。

蒐集完靈感後,可將便利貼「分類」(依功能或是依需求來訂定分類方式),每個人解釋完自己的靈感後,再利用圓點貼紙來進行投票,取票數前幾名的想法再繼續往下討論。

這也是我非常喜歡「設計思考」的一個地方,能讓可能口才比較沒這麼好的團隊成員一起討論,也讓每個人都擁有小圓點貼紙可以投票,會議中不再只會讓口條流利的人獨占鰲頭。

 

/政府網站營運交流平台授權轉載/

原文作者:Chris Peng(Facebook/Instagram)

原文出處vocus: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思考5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