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OOOOO系統-生物圖台查詢
![[另開新視窗]OOOOOOO系統-生物圖台查詢展示圖 OOOOOOO系統-生物圖台查詢展示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GYPckiGm3i05KYto1abwZFwxXpl3wfuiS6Ve8fhP.jpg)
網站資訊
OOOOOOO系統提供全國生態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及物種分佈地點資料,有助於追蹤及掌握國家的環境及生態歷年之長期變化情形。
案例資訊
- 網站名稱:OOOOOOO系統
- 管理單位:農業部
- 上線日期:2024-11-01
- 網 址: OOOO
改版說明
![[另開新視窗]OOOOOOO系統-生物圖台查詢改版前畫面 OOOOOOO系統-生物圖台查詢改版前比較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nezjHzz90MDkxzlxp07akJZ6feKlFpazL4fxaa20.png)
![[另開新視窗]OOOOOOO系統-生物圖台查詢改版後畫面 OOOOOOO系統-生物圖台查詢改版後比較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qgS6cWgqiwBibOSgm64EeFahJlU3WZ7s6FAIzmFM.jpg)
網站服務簡介
OOOOOO系統提供全國生態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及物種分佈地點資料,有助於追蹤及掌握國家的環境及生態歷年之長期變化情形。而關於研究成果查找之相關服務包含以下項目:
(1)生態相關計畫查找與原始資料下載
(2)物種出現紀錄搜尋(包含直接自地圖範圍搜尋或物種查找)
(3)保育類物種利用申請
(4)委託研究或補助計畫詮釋資料及原始資料登錄
(5)計畫管考
網站目標族群
主要目標族群是對生態有一定認識的生態研究者,並試圖推廣至對生態有興趣的社會大眾。
優化標的
網站首頁與主要服務流程為本次工作坊優化標的。完成需求調查與分析後,經過機關同仁與設計顧問討論,擇定「OO圖台」為主要服務流程進行精進。擇定優化重點為:一、提升網站服務價值;二、將研究成果價值最大化。要將研究成果價值最大化,須從兩個面向著手:研究資料與生態圖台串接、生態圖台查詢介面及結果呈現方式。
選擇此兩項優化重點的原因為:「彰顯OOOOOOO系統的價值」。過往該網站主要用途在於呈現研究成果,雖然有意與大眾作連結,但是所提供的資料庫為專業資料,與民眾所需的生態旅遊景點資料不符,造成「資訊供給方-生態資料庫」及「資訊接收方-使用者/民眾」沒有交集而無法對接,優化這些項目,將有利網站的推廣。
網站使用者的痛點與需求分析結果
- 網站定位不清,使用者無法得知該網站的用途
- 研究成果價值未被彰顯:
(1)使用者無法理解物種調查現況所呈現的文字、意涵
(2)網站所提供的數據意義不明
(3)首頁內容未串接圖台資料,無法將資料價值最大化
需求分析
(一)分析結果
1.網站定位不明確,未將資料價值最大化
首頁是網站的重要區域,應呈現可讓使用者輕易辨識網站訊息的資訊。原首頁(如圖1)將「物種調查現況」放置於此區塊,使用者無法得知此網站的目的與意義,區塊中研究成果的數字是一個成果的展現,能讓使用者知道建立資料庫的努力程度,但無法感受到價值,也無法適當導引使用者。
圖1 :「OOOOOOO系統」首頁區塊
2.資訊呈現不易理解
在首頁中有「物種調查現況」、「物種類群調查狀況」等區塊,其中包含不易理解的用詞,使用者無法辨識其意義。例如在「物種調查現況」區塊中的「含空間資料筆數」、「不含空間資料筆數」(如圖2紅框),「物種類群調查狀況」區塊中的數值百分比(如圖3),代表的意義不明,使人困惑。雖然在滑鼠點到圖示時會出現說明(如圖3紅框),但仍有優化的空間。
圖2 :「物種調查現況」區塊中的「含空間資料筆數」
圖3 :「物種類群調查狀況」區塊中的數值百分比
另外,在滑鼠點擊「物種類群調查狀況」後,會進入到「物種類群清單」,因系統未將清單與研究資料、生物圖台串接,導致只能查到以「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分類的生物學名清單,而無法得知關於物種的介紹、圖片等資訊(如圖4)。
圖4 :兩棲類物種類群清單
(二)設計原則建議
依據上述「分析結果」,運用Jacob Nielson十大網站體驗設計原則 ,進行評估和導入策略,其中2項可用來檢視網站首頁的設計,相關說明如下:
- 系統與真實世界的關聯性(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系統應該要運用使用者的語言,使用使用者熟悉的文字、語言和句法來呈現,而不是使用系統導向的術語。遵循現實世界的習俗慣例,讓資訊已有邏輯而自然的方式呈現。
這個網站屬於專業資料,而使用資料者包含推廣者、研究者以及一般民眾,不一定都能熟記各類生物之「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類別名稱,因此在名稱、搜尋方式等,須兼顧專業學名及俗名等用法。 - 提供使用時的自由度和效率(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
產品應該提供自由度來滿足進階使用者和沒有經驗的使用者。
為了讓不熟悉本系統的使用者也能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建議設計「引導式查詢」,引導式查詢的宗旨為,讓使用者毋須從無到有自己去想該查詢什麼,應提供沒經驗的使用者預定的功能,讓使用者找得到資料,此外,有經驗的使用者則可以直接透過搜尋、進階搜尋等功能,開始在生物圖台上查詢資料。
(三)優化項目
依據分析結果與建議原則,提出2項優化項目,詳細說明如下:
- 增加首頁文案說明
建議在首頁放上大標題:「讓生態研究者有跡可循」,點出網站主要服務對象為「生態研究者」,意指目標族群主要是已有一定相關知識的人士,讓網站使用者對該網站的服務有一定認知、對於網站中的專有名詞有所預期。
小標題:「重點收錄瀕危物種、中央山脈物種等台灣原生種發現紀錄及調查成果」,由於瀕危物種的 研究資料難以取得,且台灣原生種的資料也相當寶貴,因此,希望強化該資料庫的稀缺性,當使用者在其他資料庫裡找不到一些特有物種的發現紀錄時,就能凸顯此網站資料的獨特性(如圖5)。
圖5:加入文案的首頁
2.將首頁作為提供探索的起點
將首頁分成五大區塊作為探索的起點,一來是延伸原版網站的內容,讓既有使用者不會感到太陌生之外,二來是加強初次使用者了解該網站的資料範疇。以下是五大區塊之說明:
(1)「OOOO庫」:
以「OOOO庫」作為生態調查資料庫的物種收納總覽,因資料來源有限,為了讓使用者進站的期待與該資料庫的系統內容一致,建議採取的作法是「加強引導式的探索」輔以「關鍵字搜尋」。在「生態資料庫」下方加入「搜尋物種、報告或發現地點」的搜尋欄,並提供熱門關鍵字作為搜尋指引(如圖6紅框)。
圖6:輔以關鍵字搜尋的「生態調查資料庫」
(2)「主題物種」:
因為物種多樣性高,即使是行業專家也都會有不熟悉的新物種,需要圖片幫助辨識,而休閒型的生態玩家及民眾,則會想透過圖片,了解物種的相關知識,但是原網頁並沒有提供足夠的資訊可作為物種的辨識與介紹。
建議將「物種類群」改以主題式的熱門物種分類,並加入簡介,以圖片的方式呈現在頁面,可以使物種的資訊較為平易近人,也可讓一般使用者從圖片認識物種、了解台灣生態(如圖7)。
圖7::優化後的首頁「主題物種」
(3)「主題區域」:
原網頁是以輸入地點名稱做搜尋,但網站中缺乏資料範圍說明,目前該網站的資料是取自於林務局本身研究計劃案的產出,所以研究範圍有限,且大多位於較偏遠及保護區,非一般民眾的生活區域,當民眾根據既有認知查找時,所期待的收錄資料範圍與實際收錄狀況不一,與預期有所落差,進而產生負面回饋。
建議將地點查詢改以圖片呈現,並規劃從研究計畫案中、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主題區域作為分類探索,例如「雪霸國家公園」、「合歡山」等(如圖8)。
圖8:優化後的首頁「主題區域」
(4)「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搜尋區塊是從物種類型開始探索,將原本「物種類群調查狀況」的百分比,輔以數量「共x種」呈現,表示目前已蒐集研究物種的種類,佔全部物種的百分比,讓使用者理解百分比之意義(如圖9)。
圖9:優化後的首頁「研究成果」
(5)「執行計劃統計」:
本資料庫的核心包含物種出現紀錄及研究成果,有鑑於大多數的使用者會先受物種出現紀錄而吸引,因此,在頁面中,以物種紀錄為引,而研究成果也隨侍在側,將更多可貴的資料放在研究成果、研究計劃統計中展現,讓各單位更容易地總覽過去研究的軌跡,作為未來研究的基石。
執行計劃統計的區塊搜尋,是從研究成果開始探索,從圖表可以看到歷年研究的數量,方便使用者做比較(如圖10)。
圖10:優化後的首頁「執行計畫統計」
設計步驟
(一)「OOOO台查詢」流程關鍵步驟
圖11:「OOOO查詢」服務流程關鍵步驟
(二)關鍵步驟分析結果
依流程關鍵步驟做分析,詳細說明如下:
1.OOOO頁面:
雖然地圖方便查閱生物分布位置,但是地圖頁面載入速度慢,使用者會擔心網站可能隨時會出現錯誤,加上互動機制不夠明顯,且缺乏引導,使用者會很困惑要從何處操作(如圖12)。
圖12:OOOO頁面
2.「查詢」:一般查詢
(1)容錯率低易失敗
在一般查詢功能中,容錯率低、易失敗,必須要輸入正確的學名或俗名才能查到資料(如圖13),否則很容易搜尋失敗。建議在關鍵字輸入時,顯示建議選項,降低查詢的知識門檻。
圖13:一般搜尋頁面
(2)資料呈現方式需優化:
查詢後的搜尋結果列表會遮住查詢框的選項(如圖14),使用者想輸入新關鍵字時會找不到查詢框,且使用者無法區辨定位和坐標的功能差異,會以為兩者資訊重複(如圖15)。
另外,基於對敏感物種(例如:特定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台灣黑熊)的保護,應將敏感物種之原始資料的點位座標模糊化處理後,再開放給使用者查詢或下載,但在此網頁搜尋敏感物種的資料,是以點位座標(如圖16)來呈現,模糊程度不足,建議將敏感物種資料的顯示方式適當地模糊化。
圖14:搜尋結果遮住查詢框
圖15:定位與座標
圖16:敏感物種的資料呈現方式
3.「查詢」:進階查詢
進階查詢可供專業者進一步查詢,在研究過程中,多數受訪者未使用到此功能。此外,查詢條件有漏洞,生物分類只有第一列有效,如圖17:輸入(1) 哺乳綱 (2) 翼手目兩列,卻顯示出非屬於翼手目的生物(如圖17)。
圖17:進階查詢
4.「查詢」:範圍查詢
範圍查詢可查詢特定範圍內的生物,操作簡易,但在圈選溪流附近的區域,預期應該要看到溪流生物,卻沒有相關資料(如圖18),網站缺乏資料範圍說明,令使用者期待的收錄資料範圍與實際收錄狀況不一致。此項目以首頁「主題區域」的查詢方式優化。
圖18:範圍查詢
5.「查詢」:檔案查詢;「匯出」:
未有受訪者嘗試使用此二功能(如圖19、圖20),推測為匯出機制不夠明確,且使用者難以區分生物圖台的匯出與研究計畫查詢的下載資料之間的差異,建議先改善查詢資料的呈現,再優化的此項目。
圖19:檔案查詢
圖20:匯出
6.「圖層套疊」:
「圖層套疊」是可以搭配地理環境之範圍來觀察物種分佈狀況的功能,但右側圖層套疊介面上的選項令人感到疑惑(如圖21),「圖層套疊」一詞也不易理解,無法第一時間聯想到跟「空間」相關(空間在此介面上指的是地質點、濕地、保留區),因此造成搜尋過程上的不流暢。
圖21:圖層套疊
7.「量測」:
此功能可以測量物種或地景之間的距離,供學者評估物種移動與交互關係的資訊(如圖22),在生態研究中,可以透過跨年度的物種分佈區域,來了解物種遷移的狀況,或是不同物種之間的距離,並進一步作分析。
由於這是進階的研究工具,加上操作方式不夠明確,多數受訪者未使用。建議先改善初步查詢資料的呈現,提升專業使用者的使用率後,再優化進階工具的使用。
圖22:距離量測工具
設計結果
設計原則建議
依據上述「關鍵步驟分析結果」,運用Jacob Nielson十大網站體驗設計原則,進行評估和導入策略,其中2項可用來檢視此服務流程的設計,相關說明如下:
- 辨識而非記憶(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減少使用者需要記憶的事情、行動和可見的物件。使用者不應該去記住資訊的流程和步驟。使用說明應在適當的方式都可以讓使用者輕易的看到和取回。
由於此資料庫應屬於非經常性使用的網站,更需要盡量減少讓使用者記憶的狀態。因此,本資料庫應用大多數使用者所熟悉的google地圖模式,加以重新排版及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沿用過往操作google地圖的方式,加速對該網站的熟悉程度。 - 一致性和標準化(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使用者不應被不同的文字、狀態和動作是否包含相同的意思而感到混淆。Platform Conventions(平台約定)提供大致上做設計標準的準則,因此在該資料庫中,不會出現同義不同字的狀況。
由於本資料庫的資料主要在於研究成果、物種出現紀錄,而物種出現紀錄會出現在生物圖台上。因「圖台」二字對使用者而言較為陌生,為了讓使用者能夠理解及找到想要的資料,我們將原本的「生物圖台」名詞重新定義,改為「互動地圖」。
優化項目
依據分析結果與設計原則,提出5項優化項目,相關說明如下:
1.將服務重新命名
將「OO圖台」查詢服務重新命名為「互動地圖」。「圖台」一詞對使用者而言較為少見、不易理解,因此,將「圖台」改成較為通用的「地圖」,而該生物圖台上的資訊不僅有生物,亦可根據查詢,給予研究成果以及空間資料等回饋,因此,重新命名為「互動地圖」。
另外,在首頁設置能快速切換的「資料索引(內含研究報告索引、物種單)」、「研究成果」與「互動地圖」作為功能的導引優化。「互動地圖」在本網站僅出現一次,出現位置為網頁最上方的導航列,目的在於讓使用者能快速切換「資料索引」、「研究成果」及「互動地圖」頁(如圖23)。
圖23:首頁切換「資料索引」、「研究成果」、「互動地圖」
2.從每個搜尋起點都能通往下一步
本資料庫有一大部分是跟「地圖」有關,建議以不同層級的內容連結至地圖,第一個層級為,使用者沒有鎖定任何物種類別,直接在首頁點進「互動地圖」,以「索引」、「搜尋」或「進階搜尋」三種方式查詢物種地圖,第二個層級為,使用者鎖定某一大類物種或特定物種查詢物種地圖,例如在首頁的「主題物種」區塊內,或是在「OOOOOOO」區塊內,皆可點選查詢「物種地圖」或「研究報告」(如圖24、圖25)。物種地圖的頁面左側為物種索引,右側為地圖(如圖26)。
圖24:「主題物種」可直接查詢「物種地圖」、「研究報告」
圖25:「OOOOOOO」可直接查詢「物種地圖」、「研究報告」
圖26:物種地圖
3.在「互動地圖」中設置三種搜尋邏輯並優化顯示介面
在「互動地圖」(原生物圖台)頁面中,設置可以快速切換包含「索引」、「搜尋」、「進階搜尋」的功能,並將搜尋結果列表同步顯示在左側,避免遮住查詢框。
「索引」功能的概念類似物種清單,提供熟悉以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從屬關係作為搜尋的專業背景人士使用(如圖27)。
圖27:「索引」模式
「搜尋」功能則與google map搜尋的概念一致,可以直接鍵入關鍵字進行搜尋,並提供近似詞,讓使用者即使沒有很精準的關鍵字查詢,亦能找到自己想要查詢的物種資料(如圖28)。
「進階搜尋」可以設定更多條件,包含資料調查時間、生物分類等,延用OOOOOOO系統既有的項目,將介面微調,搜尋結果會直接呈現在右方的地圖上(如圖29)。
圖28:「搜尋」模式
圖29:「進階搜尋」模式
4.資料呈現方式優化
將定位和坐標的功能統一以圖點表示(如圖30),另外,物種分佈呈現的方式共有兩種,一種為一般物種採用「大頭針的點位呈現」(圖釘模式)(如圖31);一種為敏感物種(例如瀕危物種)可採用的「區域模糊化呈現」(熱圖模式),以保護敏感物種(如圖32)。
圖30:圖點定位座標
圖31:圖釘模式
圖32:優化資料呈現方式(熱圖模式)
將原先較難懂的「圖層套疊」一詞,改為「圖層設定」,讓物種資料配合地理圖層範圍的選擇(例如:國家公園範圍、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及「衛星、通用、淡化」模式,做地圖底圖的切換,使資料呈現更清晰、多元。
5.資料互相關聯,提供資料交叉查詢機制
物種地圖x研究成果;物種清單x物種地圖;物種清單x研究成果,所有的資料都相互有關,讓使用者在物種地圖流連忘返,也期望每個在地圖上探索的人們,有一天也能成為貢獻資料的人。

「哈利找伯樂」職涯魔法學院-新職涯諮詢服務
上架日期:2024-05-18「哈利找伯樂」職涯魔法學院主題網站,可方便民眾將職涯諮詢歷程,從紙本書盒收藏方式,升級到雲端系統保存,有利隨時回顧與利用。此外,也方便民眾在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下,能進行簡易職涯自我探索。


用資訊架構達成好溝通
2025-04-15
設計思考案例分享:Uber 的乘車體驗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