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區塊

臺灣健保行動快易通再設計概念(一)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不知道整個開發過程的背景脈絡,直接跳下來做再設計是非常危險的事,在沒有開發時程、經費限制,不知道任務背後的考量、任務優先次序、使用者的使用數據、現有程式限制等,作者僅能單就自身經驗與猜測,重新思考這個軟體。

雖然思考會變得非常片面,但另一方面,或許可以這樣思考:本文僅提供另一種不同的聲音。但不表示作者的意見就絕對正確,軟體開發本來就是各種不同聲音融合下,討論、衡量過不同得失之後,取得當時最佳的方案。

 

 

文:Chun-Chuan Lin(互動設計師)

 

eMask 口罩預購

緣起

其實有點忘記為什麼下載這個 APP(編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以下皆同),但它在我手機裡一陣子了,直到今年初辦理健保停復保,市公所的承辦人員提起這個 App,還記得當時承辦人員說這個系統很笨云云,又到最近因為疫情而家人需預購口罩,才又想起這個 App。

然後打開這個 App ,說實話,你自己會猜想這大概是十年前的作品吧,然後在不同時期,再多加一點功能,然後可能因為要跨平台,那就做個網頁版,塞入手機做 Hybrid App 吧。但這些都沒問題,但系統是在是真的很難用、又有點過時,所以興起再設計的念頭。

侷限聲明

其實在不知道整個開發過程的背景脈絡,直接跳下來做再設計是非常危險的事,在沒有開發時程、經費限制,不知道政府官方的考量、任務優先次序、使用者的使用數據、現有程式限制等,僅能單就自身經驗與猜測,重新思考這個軟體。

雖然思考會變得非常片面,但另一方面,或許可以這樣思考:我僅提供另一種不同的聲音。但不表示我的意見就絕對正確,軟體開發本來就是各種不同聲音融合下,討論、衡量過不同得失之後,取得當時最佳的方案。

所以保險地來說,我僅能代表我自己,作為一個使用者和設計師。我的想法,並沒有比其他使用者或是開發人員來得重要,只是試著提供另一種思考的面相。而這個想法,或許當初因為一些原因,而被捨棄,又或者沒被提起過,不得而知。

使用族群

雖然公部門的 App 或網頁,都應該考量無障礙,盡可能讓各種不同的族群使用。但是我在做再設計時,為了聚焦再設計概念,本文暫時僅著重在多數族群的使用上面。我預想使用者還是以青壯年族群居多,設定在 55 – 15 歲這個區間。

我猜想老年人或兒童,還是本身應該比較少自行下載 App,如果有使用需求,應該會請家人代勞。長輩做健康管理,我想多數時候,還是家人在看這些數據。或是當家人有病痛或是行動不便時,多數應該也是照顧者查詢相關的醫療資訊。但是如果青壯年,本身對科技產品不陌生,都覺得使用上有困難,就還算蠻大的問題。

當然我沒做任何研究,我的再設計也沒任何資料作輔助,絕對會被質疑,所以我在這邊說我的使用族群為何,其實很心虛,僅能哈哈帶過。

範圍

因為可以猜得出該 App 為原生和網頁混生,我以原生的部分(或至少明顯看得出可能是最早期第一版的功能?),至於後來開發過程而添加的內嵌網頁部分,則跳過不處理。

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為什麼他們要使用這個 App,我也不會過於著墨,我就沒資料也沒細究。我會單就美感設計與資訊規劃,給予想法。

問題點

這個 App 就個人而言,說實話,問題多到有點難細數,但粗略大致分成三大類:

  1. 資訊架構與易用性:是否有針對比較重要的功能、使用率做排序?資訊分類的方式是否妥當?為什麼快捷頁分成兩頁等。是不是因為後期又要加一些功能,導致分類開始紊亂?又或者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未考量未來擴充性問題,導致新功能只能亂塞?
  2. 視覺規劃與美感:有些可能看起來是不同時期的圖示,有些圖示上還有文字描述,有些則無,不統一(會有文字的可能是太多人詢問那個是什麼意思也是有可能),有些則是就直接用文字符號代替圖示(例如返回<),有些排版間距與風格等,不太統一。
  3. 系統穩定性與一致性
 
  • 載入狀態不是空白,就是有兩三種不同樣式。
  • 整個 App 看起來是東補西補,不同時期,不同廠商,不同風格,不同操作,不同的坑。
  • 內容全是網頁內嵌沒問題,但行為不統一,一下往外跳開啟瀏覽器,一下又在自己 App 內,難以預期。
  • 上述問題皆因系統設計而影響到易用性。即便功能再完善,如果不好用,讓使用者不斷受挫而放棄使用,最終仍會產品死亡。

各頁面較為細節的問題討論,後面章節會再補述。

(未完待續)

 

Chun-Chuan Lin

[email protected]

作品網址 be.net/designlcc

原文出處Medium 政府網站營運交流平台授權轉載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