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應該把原型設計(Prototyping)放進你的 UI/UX 設計流程中?(上)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從事 UI/UX 的相關的設計工作將近5年的時間,每當我向利害關係人展示我的設計解決方案時,根據我呈現設計方式的不同,我也常常得到不同程度的反饋與建議。
而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如果只是呈現一些基本的使用者流程或靜態的設計稿,雖然大部分人可以大致了解我要如何用這個設計方案解決問題,但是他們通常很難想像這種設計在真實的產品中會如何運作。因此,我必須要非常清楚的解釋設計中的每個互動細節,讓我的聽眾們可以更好的了解整個設計構想。
然而,有時候我在設計較大型的專案或複雜的功能時,只是呈現靜態設計稿其實很難清楚的表達我的想法。因此我一直試圖尋找一種更好的方法來幫助我展示我的作品而不需要過多的解釋。最終我找到了最適合的方法:原型設計。
我開始在不同任務中將我的想法從轉變為動態呈現或可以使用原型,這大大的幫助我降低和團隊的溝通成本,也讓其他能能夠簡單的去吸收我的想法。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嘗試了許多原型設計工具,在打造這些互動體驗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也讓我的設計變得更生動、有說服力,原型設計對於身為設計師的我來說也是一項重要技能。
所以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為什麼我認為原型在的設計流程相當重要,以及分享從我過去的經驗中獲得的一些實戰心得。
原型在UX設計中扮演的角色
產品開發前製作原型在這幾年已經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變得非常普遍。 所謂原型,基本上就是去模仿真實產品的體驗,並用於測試及獲得使用者的反饋。它讓設計師和產品團隊能夠根據我們從使用者那裡得到的洞察快速改善迭代我們的解決方案。
原型可以是功能很少且沒什麼設計細節的低保真原型,也可以擁有完整互動體驗與設計、甚至是呈現產品真實資料的高保真原型。 根據我們的目標、時間和資源,我們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方式來製作我們原型,只要我們能夠通過使用它們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即可。
我們為什麼需要原型? 原型的優缺點為何?
其實製作原型的好處非常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優點:
- · 原型可以幫助設計師和團隊同步設計方向,以免在錯誤的方向投入過多時間。
- · 原型可以幫助團隊在專案早期尚未投資過多開發資源前就能驗證想法、並從實際用戶中發現潛在問題。
- · 原型可幫助設計師在短時間內從其他合作設計師或團隊夥伴中得到快速的反饋建議。
- · 原型可以幫助設計師去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設計,並以更直覺易懂的方式解釋複雜的互動細節。
- · 原型可以幫助設計師真正有機會去思考互動上的細節,最終能提出更具有說服力的的解決方案。
- · 原型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去想像這種新的體驗會如何在真實產品上運作。
雖然原型好處好多,但我不會說原型沒有缺點,有時候如果你不熟悉原型工具或專案複雜度很高,製作原型可能會是件非常耗時的事。但是,這我還滿同意 IDEO 的創新與設計 CEO Tim Brown 所說過的這句話:
「原型是用放慢我們的腳步來加快我們的速度。通過真正花時間對我們的想法進行原型製作,讓我我們可以避免了代價高昂的錯誤,例如讓設計在早期就變得太複雜,或卡在一個很差的想法上太久。」
通常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案,原型設計是一種非常有效且相對成本很低的方式去了解哪種解決方案對大家來說最合理。
為什麼設計師需要去學習製作原型?
誠如上面所述,我相信答案已經很明確了。由於你的設計提案必須非常紮實才能去說服你的利害關係人,所以讓你的設計可以「互動」絕對會是讓你的設計更上一層樓的好方法,同時你的設計也會更接近真實的產品體驗。
另外,如果你要為使用者設計體驗,那你在沒有親自使用過這個體驗之前,你要如何知道這個體驗到底感受起來如何呢?因此當你在製作原型時,你會有機會真正地去深入照顧處理到設計上的每一個細節,或是發現一些潛在的易用性問題,這些都是在設計靜態稿的時候可能無法發現到的。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大部分人都是高度視覺化的動物, 在人們真正看到或感受到某個東西之前,要去視覺化這個東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然如果你很會講故事,也許你可以把聽眾帶入你的設計故事中並理解你的想法,但是當你手上有了原型,我相信你的論述會變得更加地吸引人和有說服力。(待續)
資料來源:轉載自 Lin Simon 於Medium 網站發表『為什麼你應該把原型設計(Prototyping)放進你的 UI/UX 設計流程中』發掘原型設計的價值,讓你的設計更有說服力
Simon 目前在東京的跨國企業擔任 UX 設計師,同時也是設計內容媒體 AAPD 的創辦人。熱愛學習、分享工作與生活的大小事。透過自學進入 UI/UX 領域,並於 2016 年開設了自己的 UI 設計線上課程,這幾年也在不同的公開設計活動上分享自己的設計方法、海外工作經歷等內容。擅長透過不同的角度與觀點傳遞設計的價值,熱衷於分享知識並持續建立社群之間的連結,目標是成為有正面影響力的設計師。
個人 Medium: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