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區塊
:::

趨勢文章

代表圖
#121

獨立設計工作室的UX怎麼跟UI合作

UIUX相關的社群常常討論UIUX的職責以及如何分工的話題。 先前提到,許多台灣的UIUX工作者經常陷入「UX工作上常見的多重角色困境」,要不就是「設計僅一位」,要不就是「PM為什麼要會做設計」的困境。 我的觀點是,UI、UX的分工是「被發明」出來的工作流程,不應該有教科書式的規章來定義「正確的團隊配置」,但應該要有共識,如果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例如搞不懂產品方向),就需要有對應技能的人(例如

2019-12-02
代表圖
#122

給UX學習者的入門指南(下) — UX所涵蓋的領域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大致上介紹與定義了UX,大家也應該都了解到UX有多麼的廣泛,要真的專精UX的所有面相是十分困難的。實際上,這世上並不存在著一個科目叫做UX,UX是各式各樣不同的專業相互累加最終集大成者,因此若是沒有相關根基,比方說資工、設計、或心理背景,那在學習UX的道路上容易碰壁,有一種雖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所以在這裡我依照自己的經驗,列舉一些可以作為UX根基的核心與相關科目。 這

2019-11-30
代表圖
#123

給UX學習者的入門指南(中) — 了解UX與UCD

那麼,延續先前的話題,這次我們終於要講到我們的主角-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UX)。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關於UX的定義、涵蓋範圍,以及實踐方式。 第一位提出User Experience一詞的Don Norman 定義UX 追本溯源,現今大家熟知的User Experience這個詞最早出現於1995年,在Donald Norman的What You See, Som

2019-11-30
代表圖
#124

給UX學習者的入門指南(上) — UX的起源

UX在最近非常的盛行,舉防各種公司行號似乎都想要找個懂UX的人,各種媒體報導也不斷的宣傳新創公司們如何透過「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方式來獲得成功,也因而讓很多莘莘學子們對這一塊產了了濃厚的興趣。再經過一番搜尋之後,我發現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在分享如何進入UX產業(比方說我的好友Elsa Ho的文章: 我該如何進入 UX 產業?業界專家告訴你)或是告訴你如何學習成為一名UX設計師(請看我另一位朋友KaiTi

2019-11-30
代表圖
#125

UX設計師運用Google Analytics協助網站改版的網站分析小技巧

過去十年,我擔任PM與UX設計的職業生涯中,經歷的網站開發專案大約有七成是網站改版案,上一篇討論網站改版的文章我整理了大方向的溝通策略,而這篇文章想記錄的是在接手網站改版案的初期,怎麼對資訊架構進行研究與分析的GA技巧。 網站改版往往要牽動許多被遺忘的舊傷口以及迎接新期待,裡面有太多非理性因素。所以誠懇提醒,網站改版請不要跟著組織變革一起進行,兩個都是高風險的事情,湊在一起只會讓風險炸掉。(軟體

2019-11-28
代表圖
#126

UX流程簡介(下):Mockup to Usability Testing

9. Mockup 在平面設計裡的Mockup指的是把設計好的圖像合成到馬克杯、海報、招牌等等上,讓客戶可以想像設計展出或是應用在商品上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在UI設計裡的Mockup指的是把wireframe繪製成使用者實際使用的畫面,但無法和使用者直接互動。在國外,有時候Mockup會和Prototype混用,但在業界基本上還是會把無互動的稱作Mockup,可互動的稱作Prototype。

2019-11-13
代表圖
#127

UX流程簡介(中):Wireframe to 1st Usability Testing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講到對產品背景知識的認識,想出解決方法,有了產品的雛形之後,接下來終於可以進入實際設計產品的步驟了! 6.0 Interaction Map(互動地圖)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一個簡單的AMT玩具的Interaction Map大概長這樣: 6.1 Wireframe(框線圖) 根據上一篇文章做的Interaction Map(互動地圖),就大概會

2019-11-12
代表圖
#128

UX流程簡介(上):UX Research to User Journey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澄清一個觀念。在UX Desgin當中,沒有非得遵守的流程,或是一定必須要使用的方法。各個公司、各個專案,都會依據不同的需求、預算,而採用不同的方法或流程,並不是像學校裡面教的,一定非得把所有流程跑完才可以。就實務面上來說,公司可能因為預算限制而不能做訪談,因為時間限制不能每個流程都跑過一遍,或是大家已經對解決方案有共識,就可能會選擇跳過一些步驟。因此,接下來提到的流程和方法都是

2019-10-31
代表圖
#129

UI設計的完形心理學

UI介面設計的使用者認知心理學基礎 格式塔學派(德語:Gestalttheorie)是心理學重要流派之一,興起於20世紀初的德國,又稱為完形心理學,格式塔學派主張人腦的運作原理是整體的,「整體不同於其部件的總和」。例如,我們對一朵花的感知,並非純粹單從對花的形狀、顏色、大小等感官資訊而來,還包括我們對花過去的經驗和印象,加起來才是我們對一朵花的感知。(Wikipedia, 2019)完形心理學也

2019-10-09
代表圖
#130

為什麼這不是資訊圖像?

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與資訊圖像化Infographic 這是很拗口、但確實不一樣的兩件事情! 「資料」是未經梳理的客觀的數據,可被資料閱讀者各自解讀。將資料利用視覺的方式來呈現數據,利用圖像易於閱讀的特性,有效將雜亂的數據,簡化為易於吸收的內容,這手法便是「資料視覺化」。 而「資訊」則是經過爬梳、分析與判讀的知識傳達,是資訊揭露方主觀意念之傳達。利用圖像易於閱讀與記

2019-09-09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