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公托報名登記
![[另開新視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公托報名登記展示圖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公托報名登記展示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LdUwSGXEutPbbbkdbjNQfumoF0eZD8vliFp8YDfZ.jpg)
網站資訊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網址:https://dosw.gov.taipei/)以「服務人的事業」角度出發,提供市民更便利的業務資訊服務,整合社會局各項業務,供各機關及民眾使用;市民亦可在線上進行申辦,省下現場排隊久候的時間。
案例資訊
- 網站名稱: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 管理單位: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 上線日期:
- 網 址: https://dosw.gov.taipei/
改版說明
![[另開新視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公托報名登記改版前畫面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公托報名登記改版前比較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WkzfpL5FhObIHQfxAVqEBcPaBRaXJ2alASeQnbXy.png)
![[另開新視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公托報名登記改版後畫面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公托報名登記改版後比較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tfLQP5CZfIJyqVBa92gFcNqYUMmZqIyxS5cHuS2a.jpg)
藉由需求調查與分析,讓服務提供者(機關人員)與服務使用者(民眾)的需求更聚焦,從而使網站的優化方向更準確,相關說明如下:
(一)網站服務及目標族群
1.網站服務簡介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網址:https://dosw.gov.taipei/)以「服務人的事業」角度出發,提供市民更便利的業務資訊服務,整合社會局各項業務,供各機關及民眾使用;市民亦可在線上進行申辦,省下現場排隊久候的時間。主要服務類型可分為社會救助、托育服務、婦女服務、銀髮族服務與身心障礙者服務5大項。
2.網站目標族群
(1)一般民眾:社會補助、婦女服務及性騷擾防治等社會服務資訊查詢。
(2)新手爸媽:想瞭解公托登記、保母臨托及育兒津貼等嬰幼兒服務之資訊,並想知道如何申請。
(3)非第一胎的爸媽:對公托登記有一定的瞭解,希望可快速及順利的完成登記。
(4)社工員:任職於公家單位的社工員,常協助弱勢民眾上網申請相關補助。
(5)家有65歲以上長者:敬老優待、長照服務及老人健保補助資格等年長者服務之資訊查詢與申請。
(6)身心障礙者:身障證明、輔具補助等身障相關服務的申請與資訊查詢。
(二)網站使用痛點與需求分析結果
設計顧問依機關人員彙整內部需求和痛點資料(機關網站需求深入調查表,請參見附件一),進行機關需求訪談,瞭解網站現況與需求,於訪談後進行使用者調查,設計顧問藉由使用者調查結果分析資料(設計顧問已於110年10月15日工作坊期間上臺分享,請參見附件二機關網站使用者調查簡報資料),並發掘核心問題,相關說明如下:
1.網站首頁服務分類應考量使用需求:網站首頁分類為各單位各自放置服務相關資訊,而非以使用者的角度設計,使用者不易找到目標資訊。各單位資訊未整合,服務分類中有重複的資訊,導致使用者易產生困惑。
2.說明用語需考量民眾理解習慣:服務說明使用大量的官方用詞與紅色文字,使用者不易閱讀且難以找到重點資訊。
3.表單設計需提升友善性:欄位名稱定義不明確,也未有輔助說明,填寫的過程易產生疑惑;欄位無必填文字或符號,缺乏預防錯誤的機制或提示,使用者需反覆來回提交與修正,填寫耗費時間。
4.公托候補查詢機制需完善:網站無法給予使用者明確的候補等待時間與目前登記排隊狀況,導致使用者需多次自行上網確認。
(三)優化標的
網站首頁與主要服務流程為本次工作坊優化目標。完成需求調查與分析後,經過機關同仁與設計顧問討論,擇定「公托報名登記」為主要服務流程進行精進,選擇原因為「公托報名登記為重點服務項目之一」、「民眾反應無法快速找到所需之資訊」及「公托需求數量持續增長」。
需求分析
「網站首頁」分析與建議
針對首頁進行分析並提出優化建議,詳細說明如下:
(一)分析結果
1.服務分類無法有效率查找
首頁服務多元且未依使用者需求進行分類(如圖1),部份服務使用者不認識或不需要,易導致使用者在尋找服務時感到混亂。
圖1 :首頁服務分類無法有效率查找
2.服務未依使用者的需求排序
以網站左邊「相關服務」之「嬰幼兒照顧服務」為例(如圖2),分析說明如下:
(1)服務中夾雜一般使用者、專業人員(保母)及機關人員所需之服務與資訊,增加使用者找尋服務的難度。
(2)當專有名詞過於相似且未分類時,一般使用者不易瞭解且感到混淆,使用者須花時間反覆點選與理解,才能找到需要的服務。
(3)點選「嬰幼兒照顧服務」之「嬰幼兒托育地圖(找托嬰資源)」及「福利據點」,不同的服務名稱卻都連結到臺北市嬰幼兒托育地圖的頁面(如圖3),重複的網頁內容讓使用者感到困惑。
圖2 :服務未依需求排序
圖3 :選取不同服務名稱皆連結到相同頁面
3.網站資料設計應考量整體性
機關各業務單位放置各自的資料,不同服務項目之子項目出現重複的資料,例如「相關法規」、「統計資料」及「影音專區」等(如圖4),非使用者常用的服務,易增加使用者消化資訊的時間,且讓網站整體的資料設計更複雜。
圖4 :網站資料設計應考量整體性
4.搜尋功能尚待完善
網站使用「臺北市資訊局搜尋引擎」,未跟臺北市社會局網站內之資訊整合,使用者輸入關鍵字查詢時,無法有效找到目標資訊,對使用者產生不便。以登記公托為例,輸入「公托」可找到公托登記相關資料,但無法找到申辦服務的入口;輸入「報名公托」及「公托登記」,無法有效找到需求頁面(如圖5)。
圖5:搜尋功能尚待完善
(二)設計原則建議
設計顧問依據上述「分析結果」,運用Jacob Nielson十大網站體驗設計原則 ,進行評估和導入策略,其中3項可用來檢視網站首頁的設計,相關說明如下:
1.辨識而非記憶(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減少使用者需要記憶的事情、行動和可見的物件。使用者不應該去記住資訊的流程和步驟。使用說明應在適當的方式都可以讓使用者輕易的看到和取回。
使用者會需要簡單明確的資訊,首頁應重新規劃資訊內容,依使用者的需求重新分層與整理,幫助使用者快速分辨並從中取得訊息,能快速閱讀網站內容。
2.幫助和說明文件(Help and documentation)
增加畫面上的文案,並以更加精確和能幫助使用者理解的方式撰寫。透過強化幫助和說明文件,以改善網站資訊過於複雜而造成困擾的議題。
服務專有名詞過於相似且未分類時,頁面可提供更多說明或優化服務分類,讓使用者能更快瞭解網站資訊。
3.系統與真實世界的關聯性(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系統應該要運用使用者的語言,使用使用者熟悉的詞句、短語及概念。打破原本以機關的服務為框架的資訊架構,改以更貼近使用者的語言與立場出發,使用導引式的分類,讓使用者更易理解與查找。
使用者習慣以較生活化的字詞找目標服務而非機關用語,福利應以業務或使用者身分做分類,並依使用者的重要性排列首頁資訊與服務,以有效引導使用者查找服務。
(三)優化項目
依據分析結果與建議原則,提出5項優化項目,詳細說明如下:
1.依使用者需求重新設計常用服務
(1)使用者常用服務建議挑選出來,並放置在首頁明顯處(如圖6標示1),讓使用者明確看到並能快速的點選。
(2)福利依業務類別分類,其中使用者最常用的8項服務,以簡潔的編排方式呈現,並附上條列式的服務內容(如圖6標示2),讓使用者在點選前,可先瞭解服務內容有哪些並作出選擇;其餘的福利類別可點選「查看所有分類」按鍵作查看。
(3)提供使用者依身分查找服務,讓使用者可透過「身分」尋找對應的需求及服務(如圖6標示3),對於想瞭解更多服務相關資訊、或是還不確定要申辦什麼服務的使用者,可協助他們在申辦前先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
圖6 :常見服務依使用者需求設計
2.優化服務分類
以「嬰幼兒照顧服務服務」為例,分類中同時包含不同需求的使用者,使用者在選擇上易產生困難。網站服務可透過卡片分類法重新定義分類(如圖7),將一般使用者、專業人員及機關人員的需求重新分層與整理,幫助使用者減少需要記住的資訊,針對類似、易混淆的名詞重新定義或新增提醒,並刪除重複的資訊。
圖7 :卡片分類法優化服務分類
3.重新彙整網站資訊
將各業務單位重複資訊重新彙整,並依使用者的重要性排列首頁資訊與服務。「依身分尋找」下方調整為「線上影音專區」、社會局希望傳達給民眾的理念、「重點宣導」及「相關連結」(如圖8)等區塊,簡單明確的呈現資訊,讓使用者能快速閱讀網站內容。
圖8:網站資料重新調整
4.強化搜尋功能
提供社會局網站本身搜尋功能,或資訊局整合社會局網站資料庫,並調整網站搜尋結果,以貼近使用者的目標資訊,讓使用者有效查詢與申辦。
5.重新定義網站設計
(1)重新定義網站色調、資訊框架,以明確定義網站服務定位。以粉原色(# FEF0EF)定義為網站的主要色彩系統,搭配大面積紫粉色(# EFEFF6),再以紅色(# F56962)突顯不同資訊和重點,並且適時使用粉彩色及白色搭配,讓整體頁面呈現簡潔溫暖的視覺印象。
(2)增加標題文字的層級,並減少在首頁上呈現過多的資訊;制定文字、圖像的視覺標準,並統一風格,提升網站易讀性。增加列與列之間的間距,提升瀏覽舒適度。文字規範如下:
A.網站的文字為求簡潔明快與力量的感覺,建議整體使用無襯線的黑體字,例如微軟正黑體、蘋方體等。根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訂定之行動版網頁文字標準,將大小微調:
內文:16px
選單:18px
次標題:32px
主標題:40px
B.行間距,建議設定於字體大小的1.2-1.4倍;段間距,建議設定於字體大小的2-2.5倍。例如:用16px 的字體時,行間距:24-32px;段間距:32px-40px。
設計步驟
「網站服務流程」分析與建議
依工作坊組員討論並擇定以「公托報名登記」為主要服務流程進行精進,運用角色人物誌(Persona)與顧客旅程地圖(Customer Journey Map)瞭解使用者行為,進而分析使用者在服務流程關鍵步驟所遇到問題,並提出優化建議,詳細說明如下:
(一)使用者行為分析紀錄
1.「公托報名登記」角色人物誌,如圖9。
圖9:「公托報名登記」角色人物誌
2.「公托報名登記」的顧客旅程地圖,如圖10。
利用「顧客旅程地圖」工具進行網站使用者流程分析,將蒐集到的使用者與利害關係人訪談資訊透過視覺化、圖表化,拆解使用者的使用流程、行為動作、接觸點、情緒波動和痛點等,進而檢討服務過程的缺失,以作為設計精進的參考。
圖10:「公托報名登記」顧客旅程地圖
(二)流程關鍵步驟
「公托報名登記」須操作5個關鍵步驟,如圖11。
圖11 :「公托報名登記」服務流程關鍵步驟
(三)關鍵步驟分析結果
依流程關鍵步驟做分析,詳細說明如下:
1.公托報名登記申辦首頁
(1)網頁內容以公文方式呈現,含專有名詞及機關用語(如圖12),使用者不易理解資訊。使用者傾向看圖片與影片,例如網路上整理好的懶人包。
(2)文字大小與顏色未統一,易造成使用者閱讀上的不適感。
圖12 :申辦首頁-服務說明不易理解
(3)多數使用者尋找報名連結時遇到困難,文字內的報名連結未明顯標示(如圖13),使用者感到混淆,對於只想報名登記不想看這麼多資訊的使用者來說,覺得內容過於冗長。
圖13:申辦首頁-報名連結不明顯
2.登入台北通
(1)公托報名登記只能使用台北通登入(如圖14),未提供其它常使用的登入方式,例如Google、Facebook及Line帳號登入,增加公托報名登記的難度。
(2)對於從未使用過台北通的使用者,需另下載APP,讓註冊的流程更加繁瑣,使用者無法瞭解跳出頁面註冊APP的意義;對於已有台北通但不常使用的使用者,因忘記帳號及密碼而需要重設密碼再登入,覺得很不方便。
圖14 :公托報名登記僅提供台北通登入
3.填寫報名表單頁面
(1)欄位定義不清楚且格式複雜,「大公托」及「小家園」沒有填寫的次序(如圖15),填寫上易混淆,表單上也未說明兩者之間的差異,使用者不確定是否兩者都要填寫。
(2)填寫表單時無法分次填寫或上傳資料,需要一次填寫提交,對於生活忙碌的使用者較不方便。
(3)使用者提交表單後,系統會跳出「必填欄位」的提醒(如圖16),使用者才能發現有未填寫正確的欄位,使用者須自行尋找欄位位置,且反覆填寫與送出,增加登記報名的難度。
(4)「登記收托單位」資訊僅提供機構名稱,未提供收托單位相關資訊或位址,使用者在填寫時易產生不確定感。
圖15:公托報名登記表單格式複雜
圖16 :表單填寫送出後發現未填寫正確
(四)設計原則建議
設計顧問依據上述「關鍵步驟分析結果」,運用Jacob Nielson十大網站體驗設計原則,進行評估和導入策略,其中3項可用來檢視此服務流程的設計,相關說明如下:
1.辨識而非記憶(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減少使用者需要記憶的事情、行動和可見的物件。使用者不應該去記住資訊的流程和步驟。使用說明應在適當的方式都可以讓使用者輕易的看到和取回。
重新規劃資訊內容,協助使用者快速分辨並從中取得訊息,且將使用者的3項主要需求「公托登記」、「報名查詢」及「相關資訊」調整於流程第1步驟,讓使用者集中注意力於執行關鍵行為。
2.美觀與簡化設計(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資訊呈現時不應包含較不相關或很少用到的資訊。介面中任何可省略的資訊都會讓重要資訊的視覺明顯度下降。尤其多數使用者習慣僅「瀏覽」而不「閱讀」,捨棄多餘資訊即能突顯重要資訊,同時亦能提高資訊的易讀性。
使用者會期望重要的公托資訊易懂,而非公文式內容呈現,公托資訊應圖像化並搭配重點文字說明,或提供托育地圖,以協助使用者能快速閱讀資訊。
3.視覺層級(Visual hierarchy)
利用視覺元素區別資料的重要性,並且重新組織、排序內容,引導使用者視覺焦點或順序,讓使用者儘可能輕易地理解資訊。
重新設計報名表,原先複雜的表單,改以步驟化並突出重點,減少使用者的記憶負擔,防止使用者在繁瑣的流程中出錯。
(五)優化項目
依據分析結果與設計原則,提出6項優化項目,詳細說明如下:
1.服務流程調整
(1)將原流程的第3步驟「公托登記申辦系統」調整至第1步驟,省略難懂的「公托報名登記申辦首頁」。
(2)報名表單需要填寫的資訊較多且複雜,將「填寫報名表單」拆成4個步驟,並提供明確的指引,讓使用者能以簡單且流暢的流程,完成公托報名登記。
圖17 :服務流程優化
2.依使用者需求提供主要服務
(1)將公文式介面重新調整,以使用者的3項主要需求出發(如圖18),包含「公托登記」、「報名查詢」及「相關資訊」,使用者可依當下需求選擇服務,並在服務中新增流程與提醒等資訊,協助使用者預先瞭解後續會遇到的情況。
(2)「相關資訊」的部分,將大量的資訊整理並區分為不同的主題,讓使用者可快速的找到需要的資訊。
圖18 :依使用者需求提供服務主題
3.協助使用者做好申辦前的準備工作
在台北通登入的頁面,新增公托登記符合資格說明,提醒使用者作確認,減少申辦時的錯誤,並提供「公共托育懶人包」連結及「台北通使用手冊」(如圖19),幫助不清楚的使用者做好準備工作。
圖19:事前準備提醒
4.重新設計報名表單
將「填寫報名表單」拆成「托育機構」、「家庭資料」、「身分資格」及「最後確認」4個步驟,並於頁面上方顯示步驟,讓使用者知道完成填寫表單的確切步驟。
(1)使用者在選擇收托機構時,提供「大公托」和「小家園」更多資訊,例如候補人數、評鑑、電話及地址等機構資訊(如圖20),以協助使用者作出決定或核對收托機構。
圖20 :協助使用者選擇托育機構
(2)「家庭資料」先說明所有欄位皆為必填,且直接在輸入錯誤的欄位上提醒,並確認資料是否填寫完整,以解決使用者需反覆送出確認哪項資料沒有填寫正確的困擾;在「家長二」的部分,可點選不同身分,對應不用需求提示進行輸入資料,改善原先表單易讓人混淆的問題(如圖21)。
圖21:輸入錯誤時於該欄位上提醒
(3)「請選擇身分資格」將原勾選是與否的方式調整為開關元件(Toggle Switch),較大的開關元件用於行動裝置上,使用者將更容易選取,並解決使用者猶豫要選取「是」或「否」的疑惑。每項資格序位新增相關說明或上傳資料提醒,幫助使用者瞭解並選取正確的序位(如圖22)。
圖22:選擇身分資格改為開關元件
(4)系統自動篩選身分提供上傳證明文件,並標示說明正確的檔案格式(如圖23),以確保使用者上傳文件符合格式的要求。
圖23 :自動篩選身分提供上傳證明文件
(5)「最後確認」顯示使用者所填寫的資訊,並提供「修改」功能(如圖24),讓使用者再次確認資料內容,降低填寫錯誤資料就送出的風險,報名成功後提供「前往查詢登記結果」功能(如圖25),讓使用者確認登記結果。
圖24:協助使用者再次確認資料內容
圖25:報名成功後前往查詢
5.提供報名完成的下一步動作
(1)報名查詢功能須以台北通帳號登入,建議新增「台北通使用手冊」,協助不清楚登入台北通的使用者瞭解操作流程並順利登入(如圖26)。
圖26 :新增台北通使用手冊
(2)報名查詢頁提供資料補件功能,網頁上方設置補件提醒與連結(如圖27),讓還沒補件的使用者可快速的點擊前往文件上傳頁面。報名查詢頁包含「托育機構」、「候補人數」、「候補序號」及「家庭資料」等重要訊息,協助使用者判斷候補狀況。
圖27 :協助使用者判斷候補狀況
6.公托資訊圖像化
(1)公托相關資訊建議分為「登記資格」、「申請流程」、「托育補助」、「托育地圖(找機構)」及「公共招生計畫」5部分(如圖28),使用者可依據自身的需求找到對應的資料,並做好申辦前的準備工作。
圖28:協助使用者快速找到目標資料
(2)資訊呈現方式以圖片搭配重點文字表格的懶人包為主(如圖29),幫助使用者快速理解與掌握資訊。
圖29:提供公托懶人包
(3)托育地圖(找機構)協助使用者判斷要選擇哪個托育機構,並在地圖下方新增「立即登記」按鍵(如圖30),點選後畫面會跳出至公托報名登記頁,使用者可接續操作,不需再離開頁面。
圖30 :托育地圖新增「立即登記」按鍵
設計結果
序 |
輔導前 |
輔導後 |
1 |
![]()
|
|
序 |
輔導前 |
輔導後 |
1 |
|
|
|
||
2 |
![]()
|
|
3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臺中市政府服務e櫃檯-預約結婚登記申請
上架日期:2024-03-15臺中市政府服務e櫃檯(網址https://eservices.taichung.gov.tw/)為提供市民更便利的業務申辦服務,以民眾申辦業務需求為出發點,整合市府所屬機關各項申辦業務,供各機關及民眾使用,市民可享有24小時的線上申辦(含既有系統連結)、場地租借、線上預約、公用廣告欄及表單下載等服務,能在家申辦超過600項業務,不必現場排隊久候,省時又省事。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長照服務線上申請
上架日期:2024-03-14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網址https://ltc.tainan.gov.tw/),專責長期照顧服務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業務,為因應高齡化社會,未來將持續整合及發展長期照顧各項資源,協助失能老人得到所需之持續性、多元化照顧,並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落實社會福利社區化及家庭化,並提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品質及服務量,促進老人生理、心理健康,落實預防照顧普及化及社區化,期待透過建構完整的社區照顧網,打造臺南為溫暖的城市。

用資訊架構達成好溝通
2025-04-15
設計思考案例分享:Uber 的乘車體驗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