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軍醫局-聯合掛號系統
![[另開新視窗]國防部軍醫局-聯合掛號系統展示圖 國防部軍醫局-聯合掛號系統展示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KRxhU01iXI4LDiTuYSezfIBm8ucnpqm5FlAU7wdv.png)
網站資訊
國防部軍醫局(網址:https://mab.mnd.gov.tw/)是國軍醫療體系中之核心機構,對國軍而言,預防性體檢與積極管理藥事,以確保用藥安全為首要任務。其他線上服務,例如國軍人員體位分類、體位區分標準及常備兵現役病傷停役檢定標準查詢等為次要任務。
案例資訊
- 網站名稱:國防部軍醫局-聯合掛號系統
- 管理單位:國防部軍醫局
- 上線日期:
- 網 址: https://mab.mnd.gov.tw/
改版說明
![[另開新視窗]國防部軍醫局-聯合掛號系統改版前畫面 國防部軍醫局-聯合掛號系統改版前比較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EudfrtDHULBMlIzVjrKpfArTHLdK1KI1eqvwPhJO.jpg)
![[另開新視窗]國防部軍醫局-聯合掛號系統改版後畫面 國防部軍醫局-聯合掛號系統改版後比較圖](https://www.webguide.nat.gov.tw/storage/example-image/lwFCO49URLG4VZMMDyaaN1IZwaN6S187RZ9IBwqs.png)
(一)網站服務及目標族群
1.網站服務簡介
國防部軍醫局(網址:https://mab.mnd.gov.tw/)是國軍醫療體系中之核心機構,對國軍而言,預防性體檢與積極管理藥事,以確保用藥安全為首要任務。其他線上服務,例如國軍人員體位分類、體位區分標準及常備兵現役病傷停役檢定標準查詢等為次要任務。
平台建置目的為持續照顧軍眷與一般民眾之醫療需求,尤其天災時之必要情況,於各基層單位進行初期診治及防疫保健,以確保國軍與人民能及時獲得專業治療。
軍醫局管理全台14間國軍醫院,國軍體檢回診與一般民眾就診,可透過軍醫局網站「聯合掛號系統」,串接14間國軍醫院之網站資料,使用者可於聯合掛號系統網站查看14間國軍醫院之醫療資源及門診時間,並於此網站完成掛號。
2.網站目標族群
(1)國軍及其軍眷:包括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及其家庭成員,這些使用者因工作和生活的特殊性,可能需要特定的醫療服務及相關資源。
(2)一般民眾:對醫療資訊和服務有需求的所有使用者,包括在天災或其他緊急情況下需要及時醫療支援的個人和家庭。
(二)網站使用痛點與需求分析結果
設計顧問依機關人員彙整內部需求和痛點資料(請參見附件一:機關網站需求深入調查表),進行機關需求訪談,瞭解網站現況與需求,於訪談後進行使用者調查。設計顧問藉由使用者調查結果分析資料(設計顧問已於113年3月13日工作坊期間上臺分享,請參見附件二:機關網站使用者調查簡報資料),並發掘核心問題,相關說明如下:
1.使用者缺乏對服務的認知:大部分民眾對國軍醫院的認知是「國軍」專用醫院,因此無法意識到軍醫局或國軍醫院可為一般民眾提供服務。根據深度訪談,一般民眾急診求近,小病到診所,大病已有固定就診醫院,大醫院亦會優先選擇具有口碑之醫院,例如台大、中國醫及榮總等醫院。
2.網站目標與實際使用情境不吻合:若是慢性病需長期回診之民眾,大多會使用各家國軍醫院官網,對於整合全國國軍醫院的平台,跨地區查詢與掛號需求,並無需求。
3.民眾對國軍醫院網站較無誘因使用:調查發現民眾對國軍醫院較無誘因使用,須推廣。推廣起點可以需要健檢回診之「國軍」為主,藉由建立國軍口碑,進而推展到軍眷,再由軍眷分享給一般使用者,達到擴大使用者與提升國軍醫療形象之目的。經深度訪談,須健檢回診之軍人,習慣指定回診科別,訴求為越快回診越好,並不考量醫師學經歷。
(三)優化標的
網站首頁與主要服務流程為本次工作坊的優化目標。完成需求調查與分析後,經過機關同仁與設計顧問討論,擇定「聯合掛號系統-科別掛號」為主要服務流程進行精進。選擇原因為「民眾對國軍醫院較無誘因使用,需要另以時間推廣」、「推廣起點以需要健檢回診的必要使用者「國軍」為主」及「科別掛號為軍人常用服務」。
需求分析
針對首頁進行分析並提出優化建議,詳細說明如下:
(一)分析結果
1.網站導覽圖片未能發揮效用
此網站的導覽以圖片形式搭配彈跳視窗來做呈現,如圖1,並於使用者剛進入頁面時立即彈出,希望能在第一眼就提供使用者資訊,但卻覆蓋住網頁內容,導致網站載入速度變慢,且放置於入口處,易阻擋使用者進入網站,造成使用者感到不耐煩。由於圖片字體較小,且彈跳視窗介紹的內容並非網站主要功能,使用者較易忽略,因此未達到原先設計目的。
圖1:彈跳視窗覆蓋網頁內容
2.重要服務不明確,服務命名讓使用者感到困惑
當使用者的目標是找到醫師並完成掛號時,會先注意到導覽列中「國軍醫院」選項,把滑鼠移至該選項後跳出次導覽列並看到「門診掛號」,進而優先點擊進入此選項,並未意識到右側還有「聯合掛號系統」,即使於瀏覽時注意到「聯合掛號系統」,如圖2,也無法釐清「國軍醫院-門診掛號」與「聯合掛號系統」兩項功能之間的差異。
使用者在操作過程中,對「軍醫局」與「國軍醫院」,例如「三軍總醫院」,兩者的差異感到不確定,亦困惑在「軍醫局」完成掛號是否等同於在「三軍總醫院」完成掛號。
圖2:首頁的功能用詞導致使用用途困惑
(二)設計原則建議
設計顧問依據上述「分析結果」,運用Jacob Nielson十大網站體驗設計原則 ,進行評估和導入策略,其中3項可用來檢視網站首頁的設計,相關說明如下:
1.提供使用者控制權和自由度(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介面有提供眾多種操作方式,讓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
2.系統與真實世界的關聯性(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系統應該要運用使用者的語言,使用使用者熟悉的詞句、短語及概念。打破原本以機關的服務為框架的資訊架構,改以更貼近使用者的語言與立場出發,使用導引式的分類,讓民眾更易理解與查找。
3.視覺層級(Visual hierarchy)
利用視覺元素區別資料的重要性,重新組織、排序內容,引導使用者觀看的焦點或順序,讓使用者可輕易地理解資訊。
(三)優化項目
依據分析結果與建議原則,提出3項優化項目,詳細說明如下:
1.調整導覽頁呈現方式
導覽資訊建議收納於頂部導覽列(如圖3標示1),或以懸浮按鈕(如圖3標示2)方式呈現,讓無須導覽資訊的使用者能更快抵達目的頁面,而有需求的使用者,可清楚地看到「需要協助嗎?」懸浮按鈕,並受到協助。
圖3:導覽頁重新收納
2.重整首頁資訊與視覺層級排序
一般網站會將預約、登入等功能性功能,與最新消息、介紹等資訊布達內容進行區分,並強調功能性功能,讓有明確目的進入網站的使用者能快速找到,避免於過多資訊中迷失。
建議將服務項目依使用者的重要性排序,與使用者較相關且重要功能,例如掛號功能、全國國軍醫院查詢、線上申辦及意見信箱等功能,放置於網頁的明顯位置(如圖4標示1);其他與局處業務相關的功能,放置於次要位置(如圖4標示2)。
網頁視覺層級重新排版,讓使用者更易掌握整個網站的資訊與服務,並能快速連結主要功能。
圖4:「首頁」優化畫面
3.依使用者習慣用詞命名服務
原本的「聯合掛號系統」與「國軍醫院-門診掛號」的網站導覽列命名,易讓使用者混淆。為讓使用者更易理解,建議以指向性動詞重新命名,改為「我要掛號」,如圖5。
圖5:以文字提示用途
設計步驟
(一)使用者行為分析紀錄
1.「聯合掛號」角色人物誌,如圖6。
圖6:「聯合掛號」角色人物誌
2.「聯合掛號」服務的顧客旅程地圖
利用「顧客旅程地圖」工具進行網站使用者流程分析,將蒐集到的使用者與利害關係人訪談資訊透過視覺化、圖表化,拆解使用者的使用流程、行為動作、接觸點、情緒波動和痛點等,進而檢討服務過程的缺失,以作為設計精進的參考。
目標使用者國軍,每年有固定體檢並有回診的必要需求,以下是從深度訪談整理出來的回診流程以及與系統之接觸點,如圖7及圖8。
圖7:「聯合掛號」顧客旅程地圖
圖8:使用者於服務流程與系統之接觸點
(二)流程關鍵步驟
依據此次工作坊之易用性測試情境:你的軍營在臺北,利用放假去健檢,希望挑選較順路的醫院。軍營的路上有兩間,分別為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你想確認4/30下午門診時間。最後選擇4/30下午,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家醫科,在人數比較少的門診掛號。使用者完成任務「找到聯合掛號系統並以科別掛號」須操作5個關鍵步驟,如圖9。
圖9:「聯合掛號」服務流程關鍵步驟
(三)關鍵步驟分析結果
依搜尋服務前與流程關鍵步驟做分析,詳細說明如下:
1.找到聯合掛號系統
詳述請參見本報告第四章節「『網站首頁』分析與建議」之「(一)分析結果」。
2.選擇科別
(1)當使用者從國防部軍醫局首頁進入「聯合掛號系統」時,因「科別掛號」與「醫師掛號」等服務之頁面排版邏輯不同,系統預設以「科別掛號」進行查詢,易讓使用者忽略查詢「醫師掛號」的功能。
(2)進入聯合掛號的畫面(如圖10),使用者下拉頁面查看科別,這時網頁橫幅會佔據整個頁面(如圖11),導覽列不易被使用者注意到,需要切換搜尋選項或前往不同系統區塊之使用者易感到困擾。
圖10:進入「聯合掛號系統」預設畫面
圖11:網頁橫幅滿版影響使用者查看
(3)使用者查詢掛號,可用篩選器或按鈕查詢,如圖12。使用按鈕查詢時,系統無法讀取地區資料,因而顯示全國的資料,選擇太多元、篩選結果範圍太廣,與使用者預期不符。
圖12:「科別掛號」之科別選擇多元
3. 選擇日期時段
(1)門診日期以相對日期表示,例如「下一週」、「下二週」等相對日期,如圖13。此種呈現方式無法直接找到具體的日期,易讓使用者感到困惑。
圖13:使用者需要花時間熟悉門診日期
(2)門診狀態的顏色過於搶眼,導致使用者在區分院區和診間狀態時,感到混淆;顏色標註對使用者來說缺乏意義,增加使用者的視覺負擔。對使用者而言,有意義的醫師姓名被放在次要位置,且未能獲得醫師的學經歷等重要資訊,如圖14。
圖14:門診狀態的顏色過於搶眼
(3)使用者搜尋無結果和輸入錯誤之情況難以分辨。例如選擇之醫師,於本週、下一週及下二週等連續三週沒有門診時,無狀態描述(如圖15),易讓使用者感到困惑,不知道是當週真的沒有門診或系統正在載入資料,還是因自己的操作錯誤,而未顯示對應資訊。
圖15:無醫生門診提示文字
4.建立預約掛號
根據易用性測試結果,部分使用者對於生日欄位的「點此切換輸入方式」功能感到困惑。由於介面未顯示預設的年份方式(如圖16),例如民國,使用者無法明確瞭解點擊後的狀態,導致操作疑慮。
圖16:介面未顯示預設的生日紀年方式
5.掛號結果
(1)就診資料
掛號民眾最在意的資料,例如院別、預約日期及就診號等資料,放於左側的位置,而中間最顯眼的地方,則是沒有內容的「注意事項」,如圖17。
圖17:注意事項空白,但位置最顯眼
(2)就診提醒
四個提醒就診的功能(如圖18紅框處),從按鈕圖示推測,可能是與連動自身的線上日曆有關,但實際上,有些功能卻是以寄信的方式提醒,增加使用者的困惑。
圖18:就診提示文字不明確
(四)設計原則建議
設計顧問依據上述「關鍵步驟分析結果」,運用Jacob Nielson十大網站體驗設計原則,進行評估和導入策略,其中3項可用來檢視此服務流程的設計,相關說明如下:
1.辨識而非記憶(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減少使用者需要記憶的事情、行動和可見的物件。使用者不應該去記住資訊的流程和步驟。使用說明應在適當的方式都可以讓使用者輕易的看到和取回。
2.明確顯示系統狀態(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
系統應於合理的時間內,保持相同的模式與適當的反饋,讓使用者瞭解系統運作狀態。
3.美觀與簡化設計(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資訊呈現時不應包含較不相關或很少用到的資訊。介面中任何可省略的資訊都會讓重要資訊的視覺明顯度下降。尤其多數使用者習慣僅「瀏覽」而不「閱讀」,捨棄多餘資訊即能突顯重要資訊,同時亦能提高資訊的易讀性。
(五)優化事項
依據分析結果與設計原則,提出9項優化項目,相關說明如下:
1.增強導航效率與功能可見性
原聯合掛號系統以「科別掛號」為入口頁,導致其他功能被忽略。建議將入口頁,依使用者目的分為「依科別掛號」、「依醫師掛號」、「掛號查詢/取消」及「院區資訊」等四個服務按鈕(如圖19),讓使用者能快速選擇所需功能,以提高使用便利性和效率。
圖19:入口頁依使用者目的分為四個服務按鈕
2.降低使用者認知負荷
(1)拆解「選擇科別及選醫院」之流程邏輯
以一個步驟,一種資訊之方式,讓使用者能專注且消化當下資訊。建議將第一步「選擇科別及選醫院」,以使用者最在意的「距離」為依據,讓使用者先專注選擇與自身距離近的院區,再進行下一步的科別選擇。
考量國軍醫院之命名相似性及分區分院情況,例如國軍桃園總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新竹分院及國軍臺中總醫院等醫院命名。將選擇過程先分為北、中、南、東部及離島等地域選擇;再以各地域之縣市判斷;最後為各縣市之醫院之地址區域勾選(如圖20),以協助使用者快速決策且避免混淆命名相似之國軍醫院。
圖20:「依科別掛號」細分流程
(2)以使用者熟悉的醫院科別來設計篩選流程
原流程以「科別」為基準,將各醫院不同科別統整一個科別,導致原先醫院科別命名變更,讓熟悉原先醫院科別命名之使用者感到混淆。透過上述拆解「選擇科別及選醫院」之流程邏輯,調整流程為先選醫院再選科別後,每間醫院的原先科別能呈現,讓使用者能依熟悉的科別命名正確地做出選擇。
提供獨立的科別篩選器(如圖21),讓使用者能在眾多的科別列表中,快速找到符合所需的大類別。因此,原使用國軍醫院之使用者,切換至聯合掛號系統將不必重新學習,而能以自身使用習慣操作。
圖21:提供獨立的科別篩選器
3.符合使用者預期閱讀方式
建議將門診日期放置在上方且以絕對日期顯示(如圖22標示1),時段放置於左邊側欄(如圖22標示2),設計介面能適用於桌機及手機版之裝置,讓使用者能直覺地依門診日期找到合適之門診。
圖22:調整門診日期與時段顯示方式
4.提供使用者必要且充足之掛號條件
原「選擇醫師」頁面最為顯眼為「現場掛號」狀態之紅色標示,以及不同院區之黃色標示。使用者關心且在意之「醫師姓名」,被放在次要位置,且無法得知醫師學經歷。於訪談系統廠商後,釐清系統之預約狀態及各狀態之涵意,將區分成掛號、休/停診、滿診、代診及請現場掛號等5種預約狀態,並於門診表上顯示「已預約人數」及特殊之看診限制或專長,以提供使用者更多判斷選擇之依據,如圖23紅框處。
目前聯合掛號系統尚未能查看醫師學經歷,建議排版以「醫師姓名」為主體並提供擴充性,未來可設置點擊名字連結至醫師學經歷或專長等資訊頁面,提供使用者更多判斷之依據。
圖23:「選擇醫師」系統優化畫面
5.提供明確之門診狀態
若當週無看診醫師或有臨時停診之狀況,頁面仍顯示門診資訊,以顏色深淺等方式區別狀態(如圖24紅框處),讓使用者瞭解醫師仍在此醫院看診,僅因當週休診或臨時停診。
此設計回應國防部軍醫局想讓使用者理解不同醫院之醫師的需要。提供易理解之資訊,讓使用者能夠適時做出選擇。
圖24:門診資訊提示狀態
6.以情境為導向設計填寫就診之流程
經訪談發現,使用者於填寫就診資料前,會習慣先確認掛號之科別與時間是否正確。新設計將以使用情境由上至下的排版方式呈現,先「確認掛號科別及時間」再「填寫就診資料以完成掛號」,並於輸入資料欄位旁邊,提示所需格式(如圖25),讓使用者易理解,以提高使用者填寫資料之效率和準確性。
圖25:填寫就診資料符合使用者之操作情境
7.讓使用者專注於必要資訊
原「預約掛號成功」頁面過度凸顯按鈕、就診資訊不易讀及缺乏後續就診下一步指引。新設計「預約掛號成功」頁面,建議調整介面配置及資訊表頭之命名,以更明確之資訊層級與易理解之文案內容,讓使用者能更專注於確認就診資訊,如圖26。提供交通方式之連結,方便使用者查看交通資訊,降低就診前尋找地點與樓層的不安全感。
圖26:「預約掛號成功」頁面提供必要資訊
8.調整按鈕命名方式
於掛號成功後,大部份使用者期望能進行自行截圖就診資訊,或透過簡訊提醒的方式來管理行事曆。因此,可將日曆同步功能置於最下方,讓有需要之使用者可自行選擇是否使用該功能。
於命名按鈕功能時,建議採用指向性動詞並提取主要功能(如圖27紅框處),例如「寄到Outlook」或「新增到Google日曆」等按鈕命名。提供明確用途之按鈕功能,讓使用者更有效率地選擇需要的功能。
圖27:以動詞與主要功能命名按鈕功能
設計結果
本次工作坊以評估「網站首頁」與「聯合掛號」服務流程現況為基礎,分析流程並提出協助服務提供者與服務使用者省工、省時之建議,說明如下:
(一)首頁
1.調整導覽頁呈現方式:首頁留給大圖以強化軍醫形象,以及與使用者相關之四個重要功能。
2.重整首頁資訊與視覺層級排序:服務項目依使用者的重要性作排序,讓使用者能快速掌握整個網站之資訊與服務。
3.依使用者習慣用詞命名服務:主要功能之名稱須明確預設用途,並以使用者習慣用詞來命名。
4.首頁依上述建議優化網站,輔導前後對照圖示,如表1。
表1 :首頁輔導前後對照圖示
序 |
輔導前 |
輔導後 |
1 |
|
|
(二)「聯合掛號」服務流程
1.增強導航效率與功能可見性:原聯合掛號系統入口頁,依使用者目的分為「依科別掛號」、「依醫師掛號」、「掛號查詢/取消」及「院區資訊」等四個服務按鈕,讓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目的快速選擇所需功能。
2.降低使用者認知負荷:調整流程為先選醫院再選科別後,每間醫院的原先科別能呈現,讓使用者能依熟悉的科別命名正確地做出選擇。原使用國軍醫院之使用者,切換至聯合掛號系統將不必重新學習。
3.符合使用者預期閱讀方式:將門診日期放置在上方且以絕對日期顯示,時段放置於左邊側欄,讓使用者能直覺地依門診日期找到合適之門診。
4.提供使用者必要且充足之掛號條件:門診表上顯示「已預約人數」及特殊的看診限制或專長,提供使用者更多判斷選擇之依據。排版以「醫師姓名」為主體並提供擴充性,未來可設置點擊名字連結至醫師學經歷或專長等資訊頁面。
5.提供明確之門診狀態:門診表中以顏色深淺等方式提示門診狀態,若當週無看診醫師或有臨時停診之狀況,頁面仍會顯示門診資訊,讓使用者瞭解醫師仍在此醫院看診,僅因當週休診或臨時停診。
6.以情境為導向設計填寫就診之流程:使用者習慣於預約掛號前先確認掛號的科別與時間是否正確,以使用情境新設計頁面資訊,並在輸入資料旁提示所需格式,讓使用者易理解與填寫。
7.讓使用者專注於必要資訊:新設計「預約掛號成功」頁面,調整介面配置及資訊表頭之命名,以更明確之資訊層級與易理解之文案內容,讓使用者能更專注於確認就診資訊。
8.調整按鈕命名方式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命名按鈕功能時採用指向性動詞並提取主要功能。提供明確用途之按鈕功能,讓使用者更有效率地選擇需要的功能。
9.服務流程依上述建議優化網站,輔導前後對照圖示,如表2。
表2 :「聯合掛號」服務流程輔導前後對照圖示
序 |
輔導前 |
輔導後 |
1 |
|
|
|
||
|
||
2 |
|
|
3 |
|
|
4 |
|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網路掛號
上架日期:2024-03-1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網址https://tpech.gov.taipei/)以照顧市民健康、守護弱勢族群為使命,定位為醫養結合的領航者。整合臺北市中興、仁愛、和平婦幼、忠孝、陽明、松德、林森中醫昆明與昆明防治中心8個院區,提供民眾醫療健康資訊,與24小時線上掛號服務與線上查詢看診進度等服務,讓民眾不必現場排隊掛號與等候看診,省時又便利。

衛福部健保署-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
上架日期:2024-03-11透過讀取健保卡,賦予健保卡卡號、身分對應的註冊密碼與網路服務使用權限的開通。民眾成功註冊開通後,即可使用健保署與合作機關所提供之線上服務,包含健康存摺、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口罩實名制身分認證或預購、勞動部勞工保險局e化服務系統及稅務入口網等服務。

用資訊架構達成好溝通
2025-04-15
設計思考案例分享:Uber 的乘車體驗
2025-04-15